显出现,故后来的汉代帝王放弃了对汾阴后土的祭祀,将后土祭祀迁于京城北郊。
汉武帝后来的皇帝,包括魏、晋至宋、齐、梁、陈、隋的南北朝,后土信仰依然受看重。必须注意的是,上述用的条文都有一共同特点:当时并不能证明后土是何性别——祭后土常是以皇后配享却又是事实。《后汉书·世祖本祀》载:“光武中元元年,改薄太后为高皇后,配食地只。” 《通典》载:“曹魏明帝景初元年,诏祀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祀,以武宣后配。” 《晋书·礼志》载:“东晋成帝咸和8年,祀北郊以宣穆张皇后配。” 《宋书·少帝纪》载:“宋武帝永初3年,祀北郊以武敬皇后配。” 《隋书·礼仪志》载:“隋高祖文帝定祀典,祭皇地只以太祖配。” 《梁书·武帝纪》称“后地”。《旧唐书·礼仪志》称“皇地只。”[1]
史籍记载
关于后土的记载很多,有各种不同的传说: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土正曰后土。”杜预注“使主后土,以揆百事。”
《左传》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孔疏:“以地神后土言之。后土著,地之大名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原注:“后土,土神也。”
《楚辞·招魂》云:“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东汉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楚辞·九辩》云:“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漧,即干。
《礼记·檀弓》曰:“君举而哭于后土。”郑注:“后土,社也。”
《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礼记·月令》:“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郑注:此黄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颛顼氏之子,曰黎,兼为土官。
《国语·鲁语》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看来即《山海经》“共工生后土”神话之历史化。
《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郭璞注:生十二子,皆以岁名名之,故云然。袁珂《山海经全译》案:古神话当谓噎鸣生十二岁或噎鸣生一岁之十二月。
《山海经·大荒西经》:“黎(后土)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鸣,盖时间之神也。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注: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又见《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袁珂《山海经全译》案:《国语·鲁语》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即此经“共工生后土”之历史。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史记·五帝本纪》云:“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杜预注:“后土,地也。”
《史记·五帝本纪》:“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史记·孝武本纪》:“及五年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
《文献通考》卷七十八曰:“建邦国先告后土。”又云:“后土,即曰土神,又名社神,是两者之也,书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
以上关于后土的记载,有的是作为神仙出现的,有的是作为一般人出现的,有的则记官名,均为男性。但是中国古代传统,以天阳地阴,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后”字均为女人形状。至于“土”,《释名?释天》曰:“土,吐也,能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