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注册

广场>三界六道>冥界
主题:3GQQ社区-后土娘娘
[内容]:全文(共9页)
生万物也。[1]
相关争议
争议
这位土地最尊之神的后土是女性,还是男性,值得研究一番。《左传·昭公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礼记·祭法》说:“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此两书皆把后土称为共工之子,很多人认为“子”代表男性,但从一些古籍来看,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子”是何意,《史记·律书》说:“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说文》说:“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各本讹入,据段注正)以为称。”滋是滋生,生人为子。而这个生人,不一定释为生男。兼之《山海经·海内经》明言:“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说文》说:“子之子为孙”,子既可以为女,子之子也就可以为女之女了。所以“子孙”二字,在父系社会可以指男系,在母系社会就应该指女系。
《史记·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这个“苗裔孙曰女脩”,就证实了“孙”可以为女、古代传说中的“子孙”,可以为女系。而这个从颛顼到女脩的世系就是女系。《史记·索隐》说:“女脩,颛顼之裔女,吞鸵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而以母族而祖颛顼”,这不是说,世系之中,也可以有女系。
至此,后土到底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便成了问题。为了搞清它,须从“后土”二字的产生和原始含义追溯。[3]
象源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产物。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文字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这个过程也正是人类自身认识和发展的过程。由远古时期的象形字发展而来的汉字,几乎每一个字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后土”二字也不例外。远古先民从禽兽的印痕中得到启示发明象形字以来,逐步代替了“结绳记事”,如距今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了方块式文字,规划整齐,有的绘彩,分布在千里之内,说明它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行的文字,作为传递社会信息或宗教意念的符号。这些文字都刻在祭器陶尊上,说明这些文字与祭司有关。事实上,祭司是为了记述历史、族谱,进行宗教活动,不仅精于雕刻、绘画,还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了与甲骨文相近的陶文,它与传说中的仓颉发明文字相去不远。
当代能看到的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作为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的甲骨文,还较多保留着远古象形字的特点,从而也较多保留了远古人类生存繁衍的信息。这些点滴信息对现代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与可贵。
“后”字最初的象形字,是一个女人半蹲式的产子形状,《说文》云:“象人之形,从口。”王国维先生在解读甲骨文时也指出:“后从母,从(倒子),产生之形;其从点者,则象产子之有水液也。或从后与从母同义。故以字形言,此即《说文》育之或体毓字,然卜辞假此为后字。”这个象形字极为形象的表达了后字的主要特点,即生育孩子的母亲。这种产子形状不像现代女人在生育时多采用仰卧或半仰卧式的生产,而是半蹲式,这更说明了在远古时代所保留的某种兽类的痕迹。从而也告诉人们,后字象形字的古老和原始。
“土”字也是一样,土字的象形字女人的乳房,并有几个点,象征着乳汁,可以想象土字的原始字意,就是哺育婴儿生长,提供食物。《释名·译天》云:“土者,吐也,吐生万物者称母”。 《说文》云:“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 《国语·鲁语下》云:“祖识地德。”虞翻注:“地德,所以广生。” 《书·禹贡》云:“厥田惟中中。”孔疏引郑玄注曰:“能吐生万物者曰土。”
从这样一个朴素认识出发,当看到大地上长着的植物茎叶或果实,人们可以采集食用时,土地好像有着母亲乳房的功能,自然就会想到由同一个象形字来
下页.上页.余下全文
(第8/9页/13403字/2542阅)
[楼主]:.【墨家】江燕村夫 2024-05-30 14:21:41
[操作]: 赞(1) 踩(0)  @好友
[鲜花]:玫瑰(645) 查看收花记录
[送花]:1朵 5朵 10朵 99朵 龙王
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UBB
回帖列表:
[沙发]: 楼主!你的帖子太好了。给你一个赞! ....别梦寒2024-05-30 14:38:14 回复
全部回帖(1)
回复该贴(1-120字): 通知楼主
发布新帖.返回贴子列表
[贴子管理]
收藏.复制.推荐.管理
广场>三界六道>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