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并获准。9月9日,郭亮领导粤汉铁路长(沙)武(昌)段工人同时罢工并带头“卧轨”。25日,大罢工取得胜利。
登岳阳楼,体悟忧乐情怀
1918年4月初,毛泽东、蔡和森到岳阳考察,第二天登上岳阳楼。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登临岳阳楼,此时这座千古名楼存世已有1703年。二人凭栏远眺,大湖、浪涛,船帆、君山尽收眼底。触景生情,他们不禁朗诵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走进楼内,二人欣赏镌刻在雕屏上的《岳阳楼记》。
1927年2月11日,毛泽东自长沙乘船返回汉口中共中央机关,下午到达岳阳。因晚上轮船停航,他便再次登上岳阳楼。这次登楼,毛泽东记忆犹新。1937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与左翼作家、湘阴人左漠野谈话。毛泽东问左:“你是哪里人呀?”左回答:“我是湖南岳阳人。”毛泽东欣喜道:“啊呀!我们还是湖南大同乡呢!你们岳阳是个好地方,我在大革命时期去武汉,经过岳阳,我去游览了洞庭湖滨的岳阳楼。你们岳阳有名,同岳阳楼很有关系。因为范仲淹写过一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毛泽东又问左漠野背诵过《岳阳楼记》没有。左说:“小时候背过,现在还记得一些。”毛泽东又问:“岳阳楼上那几块木刻《岳阳楼记》现在还在吗?”左答:“还在。”毛泽东特别指出:“‘先忧后乐’的思想,较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境界更高了。”
?
岳阳楼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26日清晨,毛泽东在父亲毛贻昌、母亲文素勤的墓前久久站立,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慨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64年4月10日,毛泽东乘专列回京途经岳阳,列车渐渐减速。“前面是哪个车站?”毛泽东问。“到岳阳啦!湘北最大的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回答。毛泽东沉吟片刻,深情地说:“岳阳,我在大革命时来过两次,那时郭亮在这里组织铁路工人大罢工……”接着又说:“岳阳自古叫巴陵,从南朝时起设的郡,唐朝时叫岳州,后改为府。这里的岳阳楼,李白、杜甫这些名人,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啰!岳阳楼是诗人、名流荟萃的地方。”
毛主席谈兴愈浓,他拿起毛笔,挥笔写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去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985年5月岳阳楼大修后,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屏装嵌在岳阳楼三楼正面壁间。
与君山岛,挥洒湖湘气派
1961年,毛泽东五次回湖南指导工作,开展农村调查。年底回京,收到湖南友人送来的带着乡土气息的诗词、竹制品等礼物。
毛泽东为酬谢周世钊等人的情谊,特地赋诗《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在这一潇湘之景、思妻之音、友谊之歌与怀乡之曲中,“帝子”“斑竹”“洞庭”都是与湖南、岳阳及君山岛相关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卓著风物和自然景观。
毛泽东喜欢喝君山银针茶。1954年11月2日,毛泽东回到阔别20年的三湘大地,湖南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特意购买了君山银针茶来招待。
?
君山岛(李福生 摄)
1959年张平化去北京,带了1斤君山银针给毛泽东。张平化说这茶有特点,泡到杯里的茶叶都能立起来,当时泡了一杯,结果没立起来。张平化回到住地后,打电话向省农业厅询问没有立起来的原因。第二天,张平化又去毛泽东家,再用开水泡上后立即盖上盖子,只一分多钟茶叶全部立起来了。毛泽东笑着说:“昨天泡的茶叶没有立起来,因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