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大定律在《墨子》中称“三表”,说的就是,一要根据历史的经验,二要考察人们的反应,三要考察实际效果是否有利于国家人民。
?
墨子
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的“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
以“墨守”闻名的墨子,在军事器械的设计上自然不遗余力。通过他的著作,我们不难窥见先秦战场上华丽的机械化作战场面。
“赣车”乃攻城战车,覆盖有生牛皮,里面可以装载十人,推动它直抵城墙,可以挖掘破坏墙体,堪称古代坦克。
“连弩车”,结构极其复杂,一发数十箭,反力甚大。故制造连弩车的木材两端须一尺见方,长度视城墙厚度而定。需十人操作。
“籍车”,全车由纯铁打造,一部分埋在地下,由多人操纵,能够投掷炭火、石块等。籍车就是古代的大炮—投石机。
此外,在《墨子》中还记载了“云梯”、“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7
历史价值
?
《墨家的智慧》
在高居庙堂寻欢作乐的儒士,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飘然物外游戏人间的道士身后,总有一群身着简朴衣裳的墨者,为了天下安宁,万民福祉,冒着诸侯国的通缉和大军的兵锋,劳作、奔走在华夏大地之上。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入“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无论是循规蹈矩的儒生,还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够真正摆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从力学、光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去把握生命本来的含义,认知世界的真相,从而形成寻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的可贵的品格。
8
墨儒分歧
显学之争
首先,是爱有差等与“兼爱“的对立。
儒、墨两家虽然都提倡“仁“,但是两家“仁“的含义却是各不相同的。
儒家的“仁“,虽然也主张“爱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政治角度考虑,对统治阶级来说,是要调和其内部矛盾;而对被统治者来说,表面上的爱,是为了劳动者为统治者卖力。
从执行的现实操作角度考虑,儒家的“仁“,是受着宗法制的制约,内容强调血缘关系,领导关系,先后关系“亲亲、尊尊、长长”的区别。比如,《孟子·告子上》记载就明确说:“亲亲,仁也。”孟子认为这样便使爱有了亲疏厚薄:两套方案。
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交相利”,是要利益的爱。
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孟子因此批评墨家的“兼爱“是“爱无差等“。②
宋明以来至今,学术界多持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爱无差等“的对立。
但是孙诒让《墨子闲话·墨家诸子钩沉》据马总《意林》辑录《随巢子》(墨子弟子)的材料认为,随巢子在论述“兼爱“时说“有疏而无绝,有后而无遗“,即有亲疏的差别,但没有被拒绝的;有先后的差别,但没有被遗忘的。
所以孙诒让怀疑孟子的可靠性,他说:随巢子保存了墨家“兼爱“说的原貌,因此认为,“爱无差等“的说法,是墨家“传述之末失,加上后人的附会,才成为被攻击的把子,而它的本意并非如此。③
回答:兼爱是病急乱投医
?
墨子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