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平台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所在的深远海水质更好、水流更急、空间更大,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口感接近野生,零售价高出传统养殖的大黄鱼。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时指出:“把远海深海养殖搞起来,把渔业‘种子工作’这一篇文章做精做好,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可以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如今,不仅是大黄鱼,“东优一号”“西盘鲍”“绿盘鲍”等几十个国审水产新品种,耐高温“福参1号”等近百个高产抗逆的水产优良新品系也陆续实现突破,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大幅攀升,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这是2024年1月11日拍摄的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上养殖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近58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大黄鱼苗种产值达到2.37亿元,鲍鱼苗种产值超过28亿元,牡蛎苗种产值4.44亿元,海参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
福建人今天的食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又科学合理。2023年,全省肉蛋奶产量首次突破40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约890万吨。
“舌尖上的安全”不容有失。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对“餐桌污染”治理作出系统性、整体性批示。福建也成为全国率先治理“餐桌污染”的省份。
新鲜度检测、生物安全项目检测、安全风险项目检测……在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的安全保障检验室,几十台机器正在运行。每份奶产品出厂前,要经过几十道检测,出厂后实现了可追踪、可溯源、有监管。
?
2024年5月8日,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对乳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近年来,福建省主要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都稳定在98%以上,食品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正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在位于宁德市的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进行海带整理、系结等加工环节。成品展区内,海带苗、即食海带、干海带等产品琳琅满目。
据公司负责人苏少华介绍,近年来市场对海带、尤其是海带苗需求旺盛,农民就创新种植方式,在海带生长过程中割掉一部分海带苗,另一部分继续成长为大海带。通过产、供、销统筹发展,公司年产值超过1亿元,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在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的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间间工厂化生产的菇房里,一簇簇胖嘟嘟、圆滚滚的洁白银耳在温度、湿度精准调控的环境里静静生长,40多天即可上市。
?
2024年5月10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一家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挑选清洗银耳。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市场有什么需求,我们就研究什么品种。比如片状银耳产品需要耳片多、蒂头小的品种,而即食银耳羹需要多糖成分含量多的品种,我们就根据需求精准研发。”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说。
坚持市场导向,围绕需求促进农业产供销协同发展——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闽东的农业综合开发,从根本上讲,一是寻求大农业的广阔阵地,这就是农业的多层次开发;二是追求大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向农业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