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排量增压泵。
新时代十年来,能源领域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量产单晶电池转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建造能力领跑全球,核电形成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研发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能源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强前沿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焦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开展集中攻关、技术突破和成果应用。
降碳减污,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河北张家口,河钢集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项目现场,一座120米高的氢气竖炉塔架巍然矗立。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国五矿所属中冶京诚氢冶金工程总设计师赵志龙介绍,与传统碳冶金工艺相比,氢冶金工艺可减排七成的二氧化碳,“未来还要努力推进100%绿色氢气冶金,实现钢铁生产净零碳排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节能增效,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今年4月,国内首个全装配式“摩天工厂”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竣工交付。通过采用装配式建造等技术,工期节省15%、水电节省20%、垃圾排放减少20%。
印染车间,“产业大脑”助力绿色生产。“如今只需输入指令,机器便可精准调取对应染料,自动输送至对应染缸,减少染料浪费。”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各地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
——标本兼治,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对资源消耗量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对高耗能行业实施阶梯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多依赖增加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从近50万台降低到目前不足10万台,减少燃煤使用量4亿多吨。
——创新驱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北襄阳,总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开工;江苏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内蒙古呼和浩特,瞄准半导体单晶硅国产化进行科技攻关……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
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今年上半年,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5%、48.1%、32.3%;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4%、53.1%。
提升能效,运输更环保、出行更低碳
交通运输行业是加快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