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化发展,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开始了。“大余村”,却有了新挑战。
同质化,是乡村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通病。农家乐、民宿、现代农业、文旅融合……能做的就这些,全国各地或快或慢都跳不开,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吉,也率先遇到了业态不够丰富、同质竞争等问题。仅“天山上”就有许多个“民宿村”。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
青年们在余村开展“余村青年说”主题宣讲活动(资料照片)。安吉县天荒坪镇供图
这次,余村看准了年轻人。
短上衣、阔腿裤、一顶做旧的棒球帽压得低低的,这个时尚女孩看起来与村庄气质不搭。她叫李然,上海90后资深创业者。2022年底,她在网上刷到“余村全球合伙人”招募消息。
所谓“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就是安吉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围绕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零碳科技、健康医疗等8个类型,向全球发出的一份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英雄帖”。
经历疫情,李然对乡村生活更加向往。她带着小伙伴在余村村道旁租下一栋平房,办起“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集咖啡店、文创店于一体,一开出便成了“网红”打卡点。
在村里小半年,李然咖啡不离手,也常请村民喝咖啡,从“生面孔”变成了“老熟人”。大家都知道她是个热心肠。
这天,她一头扎进胡青法、李庆夫妇的茶室,手里还拿着几张设计图。上次,胡青法向她推介自家茶叶,她觉得老胡的包装差点意思。
“你们是夫妻店,logo我就按这个意思做了。”
“茶叶的冲泡提示也建议加上,你得让别人知道怎么泡最好喝。”李然一一说明,夫妻俩连连点头。
现在的余村,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忙忙碌碌的年轻人:
曾经的水泥厂摇身一变成为乡村图书馆。陈喆租下地下一层,开起国漫主题文创店,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IP引入余村;
?
开在余村的国漫主题咖啡店。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陈镇宇和黄斌在余村开了第一家酒馆“乡音”。每晚,这里人头攒动,不少周边游客、居民会专程到这喝一杯、聊聊天;
为了吸引青年,天荒坪镇还整合利用10万平方米闲置资源,打造出了青年专属的创业空间“青年理想集结地”。目前,这里已经入驻了18家企业,引进620余名青年。
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年轻人有自己的理解。他们将这些理解具象化,创造出全新的文化符号。
李然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绿水先生”和“金山先生”,做成贴纸,赠送给游客。
陈喆为余村量身打造了“山神”形象,放在店门口,憨态可掬,是人们争相合影的“大明星”。
“我们就像鲶鱼。”李然笑着告诉我们,他们从五湖四海集聚到绿水青山间,丰富了余村的业态,激发了乡村的活力,成为这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更大的余村、更年轻的余村,越来越多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奔赴未来。
?
图为余村未来图书馆,该建筑主要通过铺设在屋顶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和“光伏树”供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夜色沉了,乡音酒馆热闹了起来。
新一期“余村夜话”开场。年轻人聚集在这里,讨论两个话题:余村的梦想如何走向所有乡村的梦想?乡村的魅力如何吸引更多青年?
正如“青年理想集结地”入口巨大的“∞”符号雕塑所寓意的:年轻人,将为乡村带来无限可能。他们共同谱写余村的未来,谱写中国乡村的未来;谱写美丽乡村的未来,谱写美丽中国的未来!
20年前,着墨于余村这个小小坐标点的绿意,如今已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蔓延,影响着一个又一个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