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多年,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流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方面,每个人都更容易地成了信息源头,也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但另一方面,各类虚假信息、炒作、语言暴力等,也让处在社交网络的人们深受其害。特别是一些人将自己的大部分社交活动和时间转移到网上之后,社交媒体对人的影响可谓方方面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用社交媒体会怎样呢?最近,英国巴斯大学健康系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随机控制实验表明,停用社交媒体一周,可以显著提升人的幸福感,而且抑郁和焦虑的情况也能明显得到改善。
抑郁状态里的人,通常会开始对很多东西都提不起兴趣,哪怕这些东西过去可以让自己快乐。而焦虑的人总是会过度地忧虑、恐惧,坐立难安,无法放松,害怕生活失控,担心有不好的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在这样的状态里,人其实很容易变得敏感、易怒、疲惫,而且睡不好觉,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还变差。
根据研究人员基于真实场景的随机对照实验,尝试停用社交媒体的干预组,在实验前的心理测量中,抑郁平均得分超过7,属于轻度抑郁,但在停用社交媒体一周后,抑郁得分低于5,显示平均来看几乎没有抑郁状态,类似的,焦虑状态也由平均轻度焦虑变为了不焦虑。这一研究2022年5月发表在《网络心理学、行为与社交网络》(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对幸福感的测量也从平均46分提高到了近56分,增幅超过20%。这些发现强调了停用社交媒体可能对人身心健康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因果关系的推断也是最新研究的一个显著优点,为了在停用社交媒体和身心健康之间建立起更科学的关联,研究人员随机地将一百多名实验参与者分到干预组和对照组,这些实验参与者平均年龄接近30岁,干预组中需要停用的社交媒体包括了当地较为流行的四款软件,脸书、推特,以及分别主要用于分享图片和短视频的Instagram、TikTok。
为了监测实验参与人员真实准确的屏幕使用情况,他们的手机上还安装了特定的软件去记录屏幕使用时间。相比对照组的人可以像往常一样继续用社交软件,研究人员建议干预组的人通过退出登录、删除软件、关掉手机、关闭通知提醒等多种方式去停用社交媒体。实验是在参与者的真实生活中展开的,因而并未采取强制措施让他们都彻底停用社交软件,最终平均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从开始前的每周8个多小时减少到了不到半小时。而这种参差不齐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为观察相关效果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
实验分析发现,停用社交媒体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这种促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正取决于社交媒体使用时间的减少。而且,停止使用不同社交媒体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抑郁状态的减轻主要是由于少用推特和TikTok,焦虑的减轻主要是少用TikTok。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社交媒体的特点和提供的内容有差异,有些媒体上疫情信息多,人们在社交网络上频繁浏览负面消极的信息,因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佛蒙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曾开展的一项精神健康研究表明,疫情相关的社交媒体信息接触与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情况增加有关。特别是对于那些童年时有更多被虐待历史,精神创伤更多的人,这种关系尤其强,不仅如此,那些因有更严重精神疾病而精神状态更脆弱的人反而更喜欢用社交媒体,进而更易受到相关负面信息的影响。这些发现基于30天的每日评估观察,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参与者以传统媒体作为信息源的话,未发现信息与健康之间的这种负面关系。
和最新研究一道,这类社交媒体使用效果的实证研究,突出了社交媒体使用不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