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还是不幸福,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出来的。社交媒体让人们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但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可能让人们的心态失衡。研究发现,人们在用社交媒体时,如果拿自己跟别人对比得越多,就会主观上觉得自己更不幸福。而总体上,研究也发现,每天社交媒体用得越多越会感觉不幸福,负面情绪增加,积极正向的情绪减少,生活满意度也会下降。
更丰富的社交是人类社会相比动物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该研究却发现,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虚拟交往让人更不幸福,而传统的线下社交总体上可以增加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让人感觉更幸福。从科学证据来看,有问题的社交媒体使用背后,一些支撑积极社交活动的要素如信任和社会支持等往往是缺乏的。如果一个人觉得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值得信任,总是担心自己会遭受潜在伤害,甚至觉得亲朋好友都不可能真正帮助自己,那么社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而按照这样的认知模式去用社交媒体的话,在更广阔世界中所着眼的很可能是更多的丑陋与邪恶。不幸的是,机器学习和算法推送背后,一些社交媒体一直在投其所好将用户困在类似的信息茧房中。
来自英国的最新研究通过随机控制实验,正揭示了社交媒体可能给人身心健康带来威胁的一面和短期停用之后的积极效果。而这种停用社交媒体的方式是否足以成为一种临床干预手段给有相关疾病的人带来健康效果?如果更长时间的停用社交媒体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类似的现象是否也存在于世界其他地方?这些最新研究中尚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有待更多实验去探究。
其实,社交媒体作为一类技术应用的统称,自出现以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它可以打破时空隔阂将人与人链接在一起,通过信息的分享和社交关系的建构给人们带来支持和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当世界各地的人们面对疫情中隔离的困境时,每天花了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一般来说,网上的陌生人之间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冲突,完全有可能在更大范围的互动中构建起低成本的合作关系,对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人数较少的边缘群体等现实中社交受限的人来说,这些网络社交对其精神生活的帮助尤为明显。
因此,如何在实际中规避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多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问题。除了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外,最新研究还提醒我们,面对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幸福的应用,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暂时停止使用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