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注册

广场>>热点话题
主题:彝族小城退了733对“娃娃亲”,更难退的是彩礼
[内容]:全文(共3页)
一项古老的婚俗,随着当地政府移风易俗的新闻,进入公众视野:截至2022年6月2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自愿解除“娃娃亲”733对。
“娃娃亲”是传统彝族婚俗中较为常见的订亲方式,但作为一种陈规陋习,2022年5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实际上,凉山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就进行过三次婚姻改革,意在破除旧婚姻制度遗留的婚姻形式,解除包办婚姻、“娃娃亲”等,但有学者发现,在当地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的县域,传统的婚姻观念很快又回归。
“从今天起,布拖所有嫁女儿,所有儿子娶媳妇,人人生而平等,婚姻自由。”2022年6月17日,在布拖县1800多名代表参加的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上,一位布拖县政府的代表这样说道。当地新闻称,动员大会以来,布拖县多个乡镇举办了多场解除“娃娃亲”婚约协调会,现场签订退婚协议、返还礼金。
除了解除“娃娃亲”,治理高价彩礼也是此次布拖县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凉山日报》称,布拖“婚姻聘礼增速已远超民众可支配收入增速,陈规陋习严重降低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全面向陈规陋习开战”,在6月17日的动员大会上,布拖县委书记罗古阿吉表示,要全力以赴整治高价彩礼、丧事大操大办、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6月28日,布拖县一位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此次移风易俗“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不想结婚,但也不想父母为难”


在布拖,想要寻找订过“娃娃亲”的人并不难。无论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他们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身边多少都有订过“娃娃亲”的亲戚或朋友。
托觉镇上一位20岁、正在上高二的男青年小共说,自己就有一门“娃娃亲”,是约10年前家里长辈做主订的婚,3年前双方还举行过结婚仪式。
小共已记不清自己订“娃娃亲”的具体时间了,只知道还小时家人就告诉他,已经为他找了个未婚妻,是姑姑家的女儿。“好像比我小几岁吧,家里的人说比我小五岁。”
小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二人举行婚礼那年,他正在上初二。尽管自己不想结婚,但因为“不想让父母为难”,且周围也有认识的同学朋友结“娃娃亲”,加上彝族婚姻“不能休表妹”的规矩,小共还是结了婚。
小共与表妹的这门“娃娃亲”,体现了彝族缔结婚姻的一项传统习俗——姑舅表优先婚。多位民族学者在研究中都提到,在姑舅表优先婚原则下,家里的女儿长大后要由姑姑舅舅优先挑选,等姑姑舅舅家不要后才可另选他人。为了避免没有经过姑姑舅舅家优先选择而被其他人娶走,经常会在儿女小的时候为他们订下“娃娃亲”。
“由于历史上受地理、交通、社会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彝区的通婚范围狭窄,一般都是在熟悉的圈子里通婚。由亲戚和熟人介绍,姑表舅亲等。”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副研究员曲比阿果在一篇论文中这样分析。
但对当下年轻人而言,认同、接受“娃娃亲”非常困难。南方周末记者希望小共可以描述“妻子”的性格和样貌,他却说自己对她没多少印象,手机里也没有她的照片。“不像那种男女朋友交往,可以一步一步了解对方。”实际上,即便举行了结婚仪式,3年来两人也从未真正生活在一起。他解释,由于双方都还在上学,女方只在每年彝年和火把节那两三天来自己家,到了晚上她就和小共的妹妹住在一起,二人平时也很少交流。“我对她有点怪怪的,说不上来喜欢,也说不上来不喜欢,见面时有些害羞,也比较尴尬。”
除了传统姑舅表亲订下的“娃娃亲”,朋友之间给孩子结“娃娃亲”在当地村民中也常见。乐安镇居民吉各子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
下页.余下全文
(第1/3页/4078字/1500阅)
[楼主]:...    ゛一脑瓜子浆糊° 2022-07-04 11:03:22
[成就]:火全民偶像
[操作]: 赞(0) 踩(0)  @好友
[鲜花]:玫瑰(43650) 查看收花记录
[送花]:1朵 5朵 10朵 99朵 龙王
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UBB
回帖列表:
[板凳]: 楼主!我喜欢你!!送你99朵鲜花代表我爱你长长久久! .那年夏天下了一场雪2022-07-04 17:06:34 回复
[沙发]: 楼主!我喜欢你!!送你99朵鲜花代表我爱你长长久久! ..吖吖吖吖吖吖吖吖吖吖吖吖2022-07-04 14:42:12 回复
全部回帖(2)
回复该贴(1-120字): 通知楼主
发布新帖.返回贴子列表
[贴子管理]
收藏.复制.推荐.管理
广场>>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