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高中录取的机会,如果登记入学未被录取,还可以通过6月份的中考争取就读普高的机会。
北京首都,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作用
东城区和西城区的这种登记入学试点,会不会逐渐推广到所有学校,进而逐渐推向全国?
其他城市,其他重点学校,是否也会采取这种形式呢?中考是否形同虚设?
要知道,掐尖招生是所有学校的本能,重点高中也不能例外,他们总会找一种判断标准便于掐尖招生。
90年代中期,小升初考试取消之后,奥数成绩和各类资格证书成为了初中招生的依据,也由此催生出全民学小奥的现象。
中考若是取消,那么好学校地招生标准会变成什么?
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怎样让学校直观地看出来?家长要做何准备?
一是所有家长都要未雨绸缪,尽力完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所有资料和表格,想办法和有评价决定权的老师搞好关系,千万不要让孩子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落后。
二是所有家长都要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尽量做个先知先觉者,不要让孩子因为家长对政策的迟钝而落后于人。
普通家长能做的,只有多花点精力搞好孩子的成绩,目前看来上高中或许可能不靠成绩,但上大学总是要看成绩的。
北大教授梁建章认为,中考这样过早地进行分流其实并不太合适,会造成教育竞争的激烈发展,让学生和家长压力过大。
而且此时学生们的年纪还小,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认知,过早地分流可能会阻断学生未来的发展机会。
所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不在初升高阶段做分流,而是取消中考改成四年制中学制,将初中和高中结合起来作为普及教育,让学生们中学毕业后进行参加高考。
在他的设想中,16岁上大学,在20岁时就可以毕业,读研也不过22岁就会完成学业。
这比以往要提早两年,学生收获和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多,不至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就业和家庭都更有优势。
对于4年能否完成学业的问题,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梁建章认为,高三以及初三大部分的时间主要就是复习学习,而且现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是重复的,如果提升整体的教育速度,其实是可以在4年完成学业的。
对于取消中考,您怎么看?有利还是有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