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2高级中等学校考生招生工作的意见,有重大工作变化!
北京西城区、东城区教育考试中心官网公示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细则,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生可凭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获得高中录取,而无须通过中考分数。
这一试点在全国尚属首例。
其中明确2022北京中考招生10.7万人;东城西城部分高中将试点登记入学;中职类学校自主招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再设定1:5比例,这本来是一项例行工作,每年中考前都要发布类似的通知,主要是安排中考时间,明确考试科目和分值等。
但这一次的通知不一般,其中涉及到高中录取方式的重大改革。
文件中第二部分的第7条明确规定:
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具体办法由东城区、西城区制定发布。
登记入学,意味着不是凭考试成绩入学,而是采用另一种模式。
昨天下午,万众瞩目的改革办法终于出台了,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都发布了登记入学的相关细则。
东城区拿出了2所学校,共160人的高中录取名额进行登记入学试点,其中:
1.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登记入学计划80人。
2.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登记入学计划80人。
东城区的报名资格有两项要求:
一是在东城区有三年连续学籍的应届生且报名参加了中考;
二是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且在已经完成的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卷面成绩不低于42分(总分70分)。
录取方式是:
如果报名人数少于计划录取名额,那么不管中考成绩如何,全部录取;
如果报名人数比计划录取名额多,就由学校决定录取名单,但录取人数严格等于计划录取名额。
报名时间是4月16日前,每名学生最多报一所,录取名单公布时间是4月22日前。
西城区拿出来3所学校,共260人的高中录取名额进行登记入学试点,其中:
1.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登记入学计划80人。
2. 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登记入学计划80人。
3. 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登记入学计划100人。
西城区的报名资格、录取方式、报名时间、录取名单公布时间与东城区完全相同。
想必你也发现了,这种登记入学的录取时间比中考时间要早两个月。
所以,录取了的学生就不能再考其他学校,但可以参加中考,中考成绩只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类型。
换句话说,中考对登记入学的学生没有任何用,只有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有用。
如果报名人数比录取人数多,估计综合素质评价会成为录取与否的理由。
熟悉综合素质评价的人都知道这种评价是怎么来的,这事不好说太细。
这一次东城区和西城区进行试点的5所高中,都属于最不上档次的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基本上惨不忍睹,在往年,只有实在考不上好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来这里就读。
如果孩子的成绩介于考得上或者考不上高中的临界点,可以试一试这种登记入学,反正录得上是好事,录不上也没啥损失;如果孩子成绩上普高没问题,不建议尝试登记入学。
增加升学录取机会,减轻普职分流焦虑
据2021年北京中招录取情况,各试点校实际上普遍居于所在区中招入口的尾端,录取对应最低区排名均在5000名开外。
因此对于中考成绩在中等以上的学生来说,影响很小。
故该登记入学试点政策目前也暂被视作“双减”政策的延续,即对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游的中学生,采取评价方式改革,减轻其经中考分流至职业学校的焦虑。
同时,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登记入学提供了一次在中考前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机会,如果登记入学未被录取,还可以通过6月份的中考争取就读普高的机会。
北京首都,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作用
东城区和西城区的这种登记入学试点,会不会逐渐推广到所有学校,进而逐渐推向全国?
其他城市,其他重点学校,是否也会采取这种形式呢?中考是否形同虚设?
要知道,掐尖招生是所有学校的本能,重点高中也不能例外,他们总会找一种判断标准便于掐尖招生。
90年代中期,小升初考试取消之后,奥数成绩和各类资格证书成为了初中招生的依据,也由此催生出全民学小奥的现象。
中考若是取消,那么好学校地招生标准会变成什么?
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怎样让学校直观地看出来?家长要做何准备?
一是所有家长都要未雨绸缪,尽力完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所有资料和表格,想办法和有评价决定权的老师搞好关系,千万不要让孩子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落后。
二是所有家长都要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尽量做个先知先觉者,不要让孩子因为家长对政策的迟钝而落后于人。
普通家长能做的,只有多花点精力搞好孩子的成绩,目前看来上高中或许可能不靠成绩,但上大学总是要看成绩的。
北大教授梁建章认为,中考这样过早地进行分流其实并不太合适,会造成教育竞争的激烈发展,让学生和家长压力过大。
而且此时学生们的年纪还小,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认知,过早地分流可能会阻断学生未来的发展机会。
所以他认为最好的方式不在初升高阶段做分流,而是取消中考改成四年制中学制,将初中和高中结合起来作为普及教育,让学生们中学毕业后进行参加高考。
在他的设想中,16岁上大学,在20岁时就可以毕业,读研也不过22岁就会完成学业。
这比以往要提早两年,学生收获和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多,不至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就业和家庭都更有优势。
对于4年能否完成学业的问题,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梁建章认为,高三以及初三大部分的时间主要就是复习学习,而且现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是重复的,如果提升整体的教育速度,其实是可以在4年完成学业的。
对于取消中考,您怎么看?有利还是有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