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注册

广场>传媒>Q民时报
主题:3gqq社区-龙舟漾遗风粽情系家国
[内容]:全文(共2页)
新华全媒+|龙舟漾遗风 粽情系家国——品端午情怀新气象
?
新华网
2024-06-10 19:31北京新华网官方账号
关注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题:龙舟漾遗风 粽情系家国——品端午情怀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
又是一年端午时。
手腕上的五彩绳、腰间的香囊,门前的艾草、飘香的粽子,劈波斩浪的龙舟……端午,在跨越千年万里的古老传唱中,涤荡着悠扬的新声。
“粽”情端午,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包粽子、挂菖蒲、赠香囊……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都承载着人民祈福安康的愿望。
6月8日,湖北省蕲春县席盘石村72岁的村民王大庆起了个大早,到农田边割下今年第一把艾草。他说:“晒干后,拿一部分捣碎制作艾条,点燃熏屋可以驱邪。另一部分用来煮艾水鸡蛋,吃了保健康。”
端午这天,大街小巷“行走”的香囊等饰品,充满传统韵味,散发沁人香气。不少市民说,佩戴香囊寄托着美好祝福,勾起儿时美好回忆。
?
6月8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府东社区居民为孩子讲解端午佩香囊民俗。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端午凝聚着“家”的情感。
河面上船桨舞动、水花四溅,一艘艘龙舟竞速冲刺。这是今年端午节期间,贵州省镇远县举行的赛龙舟活动上的一幕。
镇远县魏家屯村村民李贡涛为赛龙舟,特意请假回乡,这是他第七年划龙舟。他说,一场龙舟赛,像一声号令,把四散在远方的游子们唤回家乡。
村支书贾英华说,赛后村里办百桌宴,在外村生活的“姑妈”要带着姑爹娃仔回村,全村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个饭。
?
6月6日,贵州镇远古城,各参赛的龙舟队正在积极备战训练。(吴贤和摄)
端午习俗,绵延千年,历久弥新。
在宁夏博物馆,小朋友亲手制作艾草香包,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在湖北秭归,龙舟抢红夺标赛,共赴传承之旅;在江苏南京,图书馆阅读服务进景区,书香弥漫端午节……
蕲春县一处蕲艾基地,电商直播开到田间。蕲春种艾用艾的传统延续1800多年,如今,小小一株蕲艾已经发展为综合价值超百亿元的产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正国说,今年兴起了艾草花束、粽子挎包以及民俗文化游、研学游等新风尚,相关产业呈现蓬勃之势,展现出传统文化新活力。
传承民族基因,弘扬爱国情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无疑是最醒目的端午文化符号。这一天,重温浓情假日,更感受到奋勇争先的民族精神、炽热深厚的爱国情怀。
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近期开锣。“我们顶着烈日训练,因为划龙舟是我们的传统,不能丢。”来自湖南汨罗市罗江镇罗滨村龙舟队的队员邹端科说,端午节在汨罗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
千百年赛龙舟,赛的是江河上同舟共济、奋勇争先,展现时代大潮中的上下求索。
循环经济是汨罗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三十年不懈努力,从早期的粗放式发展转型升级为绿色、低碳的标准化产业模式,每年数百万吨废旧金属在这里重获新生。
“爱国主义是屈原精神的底色。”在汨罗屈子祠工作40余年的屈学专家刘石林说,希望每一代人像屈原有正直高尚的品格,不断创新求索。
?
6月6日,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三闾骚坛”举办诗会。(王罡摄)
在屈原诞生地,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端午节都会举办骚坛诗会。“三闾骚坛”是明清时期在当地诞生的民间诗歌社团,参与者多是农民诗人。
翻开他们的诗歌,蕴藏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不仅看到屈原精神代代相传,还有讴歌农村焕然一新的时代变迁。
秭归,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靠着发展脐橙产业脱贫致富。75岁的黄家兆是土生土长的屈原村人,他说,要把屈原爱国精神代代坚守,让子孙后代把国家建设得更富强。
厚植文化自信,推动中华
下页.余下全文
(第1/2页/2237字/716阅)
[楼主]:.【墨家】江燕村夫 2024-06-11 12:40:52
[操作]: 赞(0) 踩(0)  @好友
[鲜花]:玫瑰(645) 查看收花记录
[送花]:1朵 5朵 10朵 99朵 龙王
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UBB
回帖列表:
回复该贴(1-120字): 通知楼主
发布新帖.返回贴子列表
[贴子管理]
收藏.复制.推荐.管理
广场>传媒>Q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