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修饰、打磨和抛光,最终达到“精、细、奇、巧”的效果。“周老师教导我们,雕刻人物形象时,要从鼻子这一面部最高点入手,进而逐步细化至眼眶和嘴唇等部位。”
?
竹鑫尧说,“核雕是以小见大的,方寸之间细刻大千世界。”经过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竹鑫尧的手部动作愈发稳健精确。“他很刻苦钻研的,他坐得住,可以坐在雕刻台凳子上几个小时都不站起来。”周建明非常认可徒弟。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竹鑫尧的技艺日益精进。
守正创新 不负传承
“对我们来说最难的还是创新”,学艺十余年,竹鑫尧逐渐明白,只有持续汲取新的知识和灵感,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为此,竹鑫尧督促自己阅读各类书籍,大量参观艺术馆和博物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不管是做核雕,还是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学会做人。以德服人,人品一定要端正。”这是竹鑫尧在师父传授的第一节课上领悟到的道理,它也始终鞭策着竹鑫尧在从事核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
在舟山核雕村,核雕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新一代的核雕手工艺人在这片沃土上,不断探索新的题材和风格。竹鑫尧擅长做弥勒,他在弥勒等传统题材上进行创新,尝试加入瑞兽、花鸟等元素,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设计理念,使得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
现如今,核雕题材更是日趋丰富,既有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刻画,也有对文学作品的创新性改编,还有对地区风景的细腻描绘。这些新颖的尝试,不仅为核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关注并欣赏这门传统工艺。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核雕艺术,竹鑫尧还开设了核雕艺术馆。他带领团队,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将核雕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核雕逐渐从人们手中把玩的手串和家中的艺术摆件,走向全国,闻名世界。竹鑫尧表示:“我还打算在我的核雕艺术馆开展一个体验馆,让更多的核雕爱好者亲身体验。”
?
从殷根福到周建明,再到竹鑫尧,一代代手工艺人用他们的巧手和匠心,将一颗颗普通的橄榄核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他们的手中,不仅跃动着灵动的刀锋,更流淌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光福镇已发展成为核雕技艺的重要传承基地,这里也接纳着更多学徒,培养出了新一代手艺人,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持续传承。
(本期编导/汪伟捷 杨北辰 文稿/杨北辰 摄像/李慧 姚远 录音/王知瀚 卞浩磊 灯光/田申 剪辑/刘香楠 混音/邹维良 包装/陈嘉骏 视觉设计/叶如冰)
来源: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