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区域经济新格局 必须作答的时代命题
?
央视网
2024-06-22 09:01北京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15:0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治国如弈棋,既要谋局更要谋势。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所罕见。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
6月15日,一条超级高铁环线开通,从上海出发,途经长三角19个站点之后又回到上海。这条大环线让小城市与大城市间的联系更便捷、更紧密。
不仅有超级环线,还有“最长地铁”。前不久,有粤港澳大湾区“最长地铁”之称的一条交通动脉贯通运营,它由多条城际铁路组成,横跨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五座城市,全线实现公交化运营。城铁地铁化,同城化效应也更明显。
无论是画成圈还是连成线,从根本上讲都是要助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交通设施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过去讲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设施适当超前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8场聚焦区域发展战略的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主题涵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
周毅仁:“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要追求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发展,连续召开了若干次区域座谈会,不断谋划各个地区的发展。”
?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区域发展任务,我国区域战略重点与规划重心多次调整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二十世纪末的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当时整个中西部地区都处在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通过在这些地区布局项目、建设重大工程,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等等,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发展环境。但是限于当时发展理念上的局限性,更多还是聚焦于各个地方如何去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发展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破坏。也有一些地方,随着人口流出加剧,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还进一步在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如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如何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让各地区群众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董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那就是看基本公共服务是不是均等化、看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是不是比较均衡、再看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