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注册

广场>三界六道>冥界
主题:3GQQ社区-后土娘娘
生万物也。[1]
相关争议
争议
这位土地最尊之神的后土是女性,还是男性,值得研究一番。《左传·昭公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礼记·祭法》说:“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此两书皆把后土称为共工之子,很多人认为“子”代表男性,但从一些古籍来看,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子”是何意,《史记·律书》说:“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说文》说:“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各本讹入,据段注正)以为称。”滋是滋生,生人为子。而这个生人,不一定释为生男。兼之《山海经·海内经》明言:“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说文》说:“子之子为孙”,子既可以为女,子之子也就可以为女之女了。所以“子孙”二字,在父系社会可以指男系,在母系社会就应该指女系。
《史记·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这个“苗裔孙曰女脩”,就证实了“孙”可以为女、古代传说中的“子孙”,可以为女系。而这个从颛顼到女脩的世系就是女系。《史记·索隐》说:“女脩,颛顼之裔女,吞鸵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而以母族而祖颛顼”,这不是说,世系之中,也可以有女系。
至此,后土到底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便成了问题。为了搞清它,须从“后土”二字的产生和原始含义追溯。[3]
象源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产物。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文字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这个过程也正是人类自身认识和发展的过程。由远古时期的象形字发展而来的汉字,几乎每一个字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后土”二字也不例外。远古先民从禽兽的印痕中得到启示发明象形字以来,逐步代替了“结绳记事”,如距今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了方块式文字,规划整齐,有的绘彩,分布在千里之内,说明它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行的文字,作为传递社会信息或宗教意念的符号。这些文字都刻在祭器陶尊上,说明这些文字与祭司有关。事实上,祭司是为了记述历史、族谱,进行宗教活动,不仅精于雕刻、绘画,还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了与甲骨文相近的陶文,它与传说中的仓颉发明文字相去不远。
当代能看到的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作为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的甲骨文,还较多保留着远古象形字的特点,从而也较多保留了远古人类生存繁衍的信息。这些点滴信息对现代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与可贵。
“后”字最初的象形字,是一个女人半蹲式的产子形状,《说文》云:“象人之形,从口。”王国维先生在解读甲骨文时也指出:“后从母,从(倒子),产生之形;其从点者,则象产子之有水液也。或从后与从母同义。故以字形言,此即《说文》育之或体毓字,然卜辞假此为后字。”这个象形字极为形象的表达了后字的主要特点,即生育孩子的母亲。这种产子形状不像现代女人在生育时多采用仰卧或半仰卧式的生产,而是半蹲式,这更说明了在远古时代所保留的某种兽类的痕迹。从而也告诉人们,后字象形字的古老和原始。
“土”字也是一样,土字的象形字女人的乳房,并有几个点,象征着乳汁,可以想象土字的原始字意,就是哺育婴儿生长,提供食物。《释名·译天》云:“土者,吐也,吐生万物者称母”。 《说文》云:“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 《国语·鲁语下》云:“祖识地德。”虞翻注:“地德,所以广生。” 《书·禹贡》云:“厥田惟中中。”孔疏引郑玄注曰:“能吐生万物者曰土。”
从这样一个朴素认识出发,当看到大地上长着的植物茎叶或果实,人们可以采集食用时,土地好像有着母亲乳房的功能,自然就会想到由同一个象形字来代替,由此产生了“母”字的同义字。由此可见,“土”字和“后”字一样原始和古老。
肯定
从女人产子状而产生的“后”的象形字,从女人哺育婴儿的乳房和土地生长植物供人采集食用的联想而产生的“土”的象形字看,这正是完成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关系人的自身繁衍和壮大,关系到族群的生存和发展。这个过程,正是女人的生殖器完成的,是母亲给予的,原始的人们并不能科学的解释这一现象和过程,自然就产生了对生殖器的崇拜、生殖的崇拜、生命之源的崇拜,即“母祖神”的崇拜。
在人类的成长和进化史上这个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许多古人类学家都承认人类的历史上却曾有过一个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和母祖崇拜的重要阶段。生殖崇拜是世界文化初始共同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生殖器有两大神奇的功能:一是它能产生出活泼的生命,繁衍人类;二是它能给个体生命带来铄骨销魂的快感,使男女相互神秘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它成了人类早期最亲切、最实在的崇拜对象。在世界各民族最古老的艺术中,在各地的古老风俗中,在宗教文化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生殖器崇拜的痕迹。
远古时期的先民们由于对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和母祖崇拜,并由此造出了两个象形字,“后”和“土”字。这两个字在字形上好象毫不相干,但在含义上确有着密切地内在联系,因为这两个字都是指女性的生殖器官,是人类生育繁衍壮大必不可少的,直接构成了母祖崇拜的实质内容。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表达了一个与此相关的,但不完全相同的特定的含义,一个极重要的称谓。这个称谓关系到人类远古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即后土时代。
后土称谓,是指母系社会里生育全族的最高的“大祖母”,或本部落或部落联盟里最高、最具权威的族长,也就是母系社会里最高的女性君王。这应该是最初的、原始的后土称谓的真实含义。正如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上册《释祖妣》中所指出的:“后乃母权时代女性酋长之称谓。母权时代族中最高之主宰为母,而母氏最高之属德为毓(后),故以毓(后)为王母之称”。[4]
相关庙宇
后土圣母庙位于山西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栗家庄乡田村,殿山寺坐北朝南。除了两侧的厢房部分塌损外、其它建筑保存完好,是一处明代古寺庙建筑群。[6]
后土圣母庙
正殿内塑像共三组,十三尊。中间是后土圣母坐像,东侧是九天圣母坐像,西侧是使令圣母坐像。圣母两侧各有两尊侍女站像。正殿的东、西两侧有豆生娘娘、催生娘娩的坐像,以及两名女官的站像。
正殿后土圣母的发式采用特髻,特髻上有金孔雀四,口衔珠结正面珠翠孔雀一,左右垂珠牌各一,中间配有珠管,是典型的明代发式。九天圣母、使令圣母仅在特髻上少金孔雀二,其它均与后土圣母一致。三位圣母均用垂花耳坠,面部丰腴,额中央饰有金色额黄,与娥眉、红唇相得益彰。服饰方面,三位圣母均为外着披肩,穿交领大衫,胸背有补子;一手持圭,另一手相扶;腰有玉环带,足穿云头鞋。整个塑像极具程式化,唯有两侧的圣母头略向中间偏斜,这给传统正襟危坐的塑像增添不少活泼的气息。
后土圣母被尊为“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后土祠则被认为是海内后土祠庙之冠,是皇家祭祀后土之源。典籍记载,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根据民间的习俗,农历三月十八是后土圣母的诞辰之日。百姓在这一天都会去后土祠祭祀后土圣母,感谢她滋生万物、哺育人类,祈祷五谷丰登、子孙繁盛、国泰民安。
返回分页查看
[楼主]:.【墨家】江燕村夫 2024-05-30 14:21:41
[操作]: 赞(1) 踩(0)  @好友
[鲜花]:玫瑰(645) 查看收花记录
[送花]:1朵 5朵 10朵 99朵 龙王
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UBB
回帖列表:
[沙发]: 楼主!你的帖子太好了。给你一个赞! ....别梦寒2024-05-30 14:38:14 回复
全部回帖(1)
回复该贴(1-120字): 通知楼主
发布新帖.返回贴子列表
[贴子管理]
收藏.复制.推荐.管理
广场>三界六道>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