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连续4年保持福建省第一,一跃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
投身基层办实事,展现乡村振兴新面貌——
寿宁县下党乡各方来客络绎不绝。“因为过去交通极为不便,村民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养肥猪,三怕挑化肥。”在当地经营一家茶馆的王光朝回忆道。
30多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的公路、水电建设等问题,系统谋划脱贫发展。
不久前,省道S207线下党至闽浙界公路正式通车,大大缩短了出闽通道及寿宁至浙江交通距离。原本最为偏远的下党乡一跃成为对接浙江的“桥头堡”,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
2023年8月4日,省道S207线下党至闽浙界公路正式通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深入群众解民忧,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走进福安市下白石镇宁海村,只见整洁有序的现代渔排连绵不绝,一派“海上田园”风光。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7年7月拍摄的福建宁德三都澳海域传统渔排(资料照片);下图为2023年11月18日拍摄的福建宁德七星海域升级改造后的渔业养殖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新华社发
宁德三都澳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然而,过度养殖一度导致私占海域资源、挤占航道锚地等问题频发,养殖户间纠纷不断。
针对渔民反映的痛点,宁德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集结2400多名“精兵强将”深入沿海乡镇,累计投入45.48亿元,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
如今,养殖规范了、海岛清洁了、航道畅通了,三都澳海域重现碧海清波美丽景象,养殖户收入也大幅增加。
?
这是2023年11月19日拍摄的福安市下岐村渔民广场和周边的楼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历久弥新:“四下基层”内涵外延更加丰富
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创举,“四下基层”架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有效促进党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提高决策质量水平、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35年来,福建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从方法到制度,“四下基层”内涵日益深化。
四张小桌拼成一张长方形大桌,两侧各摆着几把椅子。霞浦县委党校的第一接访室,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陈设。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是在这里接待来访群众,拉开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序幕。
多年来,领导干部接访已成为霞浦县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
霞浦县县长罗义春说:“我们把领导接访日办成对群众的服务日,面对面纾解问题,心贴心处理矛盾。”
?
2023年11月18日,宁德市霞浦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接访。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坚持“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一系列制度规范相继出台:
福建省明确每年省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不少于30天,市县两级领导不少于60天,全省持续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四门四访”活动;
宁德建立“一企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派驻党员干部到项目一线为企业服务;
福州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组织9.75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从少数到全员,“四下基层”参与主体持续拓展。
福安市坦洋村是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四周群山环绕,村前一水襟带。“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整形……”谈起红茶制作工艺,坦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冯坚如数家珍。
驻村三年来,冯坚带领村民筹资改造茶叶技术综合培训中心,建成村集体茶厂,发展电商直播,拓宽茶叶销路……
像冯坚这样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宁德还有很多。为让力量往乡村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