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是激发劳动创造力的必由之路。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020年11月24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那一天,每5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2000余名来自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齐聚一堂,接受党和国家给予的至高褒奖。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者的价值。干一行爱一行,我要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极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方电网贵州六盘水供电局继电保护工王磊说。23年扎根一线、拼搏创造,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誓言:熟记118座变电站5000多份二次回路图、发明多项精细化运检工具技术……
以崇高礼遇褒奖、致敬先进,劳动模范日益成为全社会最闪耀的群体——
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191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举行,29人获此殊荣,其中11位是劳模党员。
全国总工会定期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评选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5年来,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26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026名、全国工人先锋号4119个,全国五一巾帼奖2200名。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培养选树宣传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以崇高礼遇褒奖功勋人物,以实际行动关爱劳动模范,党中央的深情关爱广泛传递,神州大地奏响新时代的劳动赞歌。
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继承发扬劳模精神,努力走好技能成才、奉献报国之路——
2022年4月10日,海南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南繁田垄上听袁隆平讲稻谷。
此次,总书记来到种子实验室同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他饱含感情地说:“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实际上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人,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
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浓厚氛围,激发亿万职工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36岁的李维川清楚地记得,2013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地铁8号线施工工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
“总书记说‘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殷殷嘱托,在当时刚工作一年多的李维川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10年来,李维川扎根一线,凭借“较真”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参与了16条盾构隧道的测量任务。2021年,他一次性通过施工行业最高执业资质一级建造师的考试,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高级技术人员。
“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谆谆话语,寄望深切。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广大劳动者满怀信心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
“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