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残,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张顺东的这句话。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2022年3月8日,2022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选手王跃获季军。
视障姑娘王跃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中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她说:“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钟倩用左手一根手指打字,累计发表作品400余万字,还创办了残疾人公益读书会;失去一条腿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龚钰犇,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每有一笔订单就拿出2%的收益作为爱心捐款……生活中,到处都有“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感人故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赞美自强模范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了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志气,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充分发挥,看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道。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020年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来自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苗族姑娘杨淑亭再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
?
△杨淑亭和工人在生产车间交流。
2011年,杨淑亭遭遇车祸下半身瘫痪。在人生的谷底,得益于党的一系列好政策,她开办生产足球、箱包等企业,带动了家乡数百家贫困户脱贫。
2019年5月,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她。
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杨淑亭代表残疾人群体进行发言。
“再次见面,我也很高兴,为你自强不息的精神而钦佩!”听了杨淑亭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你提到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
无“碍”的生活,来自有“爱”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两期国家残疾预防5年行动计划……全方位、立体化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让幸福触手可及。
?
△2023年9月7日,江苏省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校园里散步。
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习近平主席向康复国际百年庆典致贺信时强调:“中国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中国人的现代化,也是8500万残疾人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
在奔向共同富裕这条现代化道路上,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都是奔跑者,我们都在向梦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