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达哥拉斯之后,另一个版本的毕氏学派出现在中国大地,那就是墨家。
别看现在墨家在诸子排名里靠后,不敌儒、道、法,在先秦时却是另一番气象。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则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要知道,孔子是在一片潦倒不得志中去世的。孟子相传是孔丘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学生,他去世时,韩非子还没出生。
也就是说,杨朱之学曾盛极一时又衰败几近湮灭,与此同时,儒家熬过漫长的冰期,缓缓崛起。而在此起彼伏的过程中,墨子开创的墨家始终是江湖一大门派,久盛不衰,红火了约莫两百年,几乎覆盖整个战国时期。
秦汉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墨家式微。但余威所及,民国时被唤醒,复兴了一阵,之后又沉寂下来,不温不火地直到现在。
一般人熟悉的墨子,是诸子百家之一,是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家。其实墨子的思想很丰富,不仅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还对自然科学有广泛涉猎。
只是作为科学家的墨子,每每被忽略。以至于我们的中学教科书,最开始将张衡封为科圣,后来才想起,还有个年代早得多的墨翟,好像是真正开创中国科学先河的人。
于是,墨子和张衡谁才算正牌科圣,还成了公案,分歧过一阵。两相比较,张衡获尊号在前,而墨子年代更早;张衡是独立科学家,墨子是科学团队领军人;墨子做出贡献的范围更广,但张衡出道更早……,当然,我没打算强分尊卑,定夺圣和贤。如果非要问我,那就谁长得帅谁更科圣吧。
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命名为“墨子号”。不得不说,这个命名透露出的信息,不仅是墨子曾经的影响,更是肯定他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毕竟在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唯一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有所成就的。
墨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战国初期,一个动荡的时代。史料保存不多,他的生平别说我们今天知道的不多,司马迁都不清楚。《史记》里记录墨子只用了24个字,是从《墨子》及先秦其他著作中拼凑出来的资料。
墨翟是鲁国人,手工业者出身。当时的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工是倒数第二,称得上出身低微。不过,社会地位虽然不高,他却生活无忧,还能追求比“生存”更高的人生价值。战国诸子的出身各不相同,但做的事都差不多:读书讲学,周游列国,到处游说君王、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
我们今天了解墨子思想,主要通过《墨子》这本书。该书今存53篇,通常分为“墨论”、“墨经”、“墨守”三部分。
“墨论”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他最核心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墨守”反映墨家以防御为核心的军事思想。
“墨经”内容比较杂,既有对“墨论”里思想主张的进一步深化,也包括墨家的逻辑思想和科学思想。
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情况一样,《墨子》是墨翟本人著作、体现本人思想,还是墨家合集、反映墨翟及其后学们的思想,这一点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没有人怀疑墨翟在墨家的核心和引领开创地位,也没有他窃占弟子成果的质疑。所以为叙述方便,本文统称墨子如何如何,而不必为墨家弟子们抱屈。
墨子在科学领域的成就,用今天的话来说,既在科学理论上有卓越成就,又在实践领域作出了贡献。搁在当代,简直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料院士。
他首先是一位理论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学、光学方面都有所贡献。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研究《墨经》后认为,墨子奠定了在亚洲可以称为“自然科学”的主要基本概念的东西,勾画了堪称为科学方法的一套完整理论。这些科学概念和方法,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科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墨经》中有对几何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