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墨子。墨子的学说为正确评价劳动及劳动者,并尊重劳动成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
农家出身、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的毛主席,对一切好逸恶劳的观念都深恶痛绝。他在《讲堂录》中他就写道“懒惰为万物之渊薮”。后来毛主席在延安提倡墨子之道,所偏重的正是墨子朴素的劳动观念。
1939年4月24日,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毛主席指出:
历史上的禹王,他是做官的,但也耕田,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子椅子。
毛主席还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中心的一条就是不劳动不得吃。
毛主席对劳动人民具有深厚的感情,非常尊重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这体现在他对劳动模范的重视和关怀中。
早在1934年1月,毛主席就作过关于劳模工作的论述,他说,提高劳动热忱,发展生产竞赛,奖励生产战线上的成绩昭著者,是提高生产的重要方法。
1945年1月10日,毛主席在一次讲话中高度评价劳动模范说:
“你们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个,带头作用。这就是因为你们特别努力,有许多创造,你们的工作成了一般人的模范,提高了工作标准,引起了大家向你们学习。第二个,骨干作用。你们的大多数现在还不是干部,但是你们已经是群众中的骨干,群众中的核心,有了你们,工作就好推动了。到了将来,你们可能成为干部,你们现在是干部的后备军。第三个,桥梁作用。你们是上面的领导人员和下面的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群众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上来,上面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下去。”
?
1966年国庆节前,毛主席特意把全国劳模、淘粪工人时传祥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时传祥作为贵宾被请上了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在城楼上,毛主席握着他的手,向他表示亲切的问候。
汲取墨子“尚力”观之精髓,毛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劳动的思想观念,有着重要的理论创新。
在政治上,毛主席强调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主张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
在经济上,毛主席强调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张通过物质技术、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三条途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
在军事上,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军队是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三位一体的思想,总结了人民军队参加生产劳动的建设性作用,并对如何规范军队的生产劳动行为进行了阐述。
在教育上,毛主席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教育的目的和落脚点应当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墨子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主要是基于人类的生存需要;而革命领袖毛主席崇尚劳动则还有另一番深意,他不仅把劳动看作是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而且视为防止干部蜕化变质的重要保障。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