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的中心
沉寂下的抗拒…
出门诊两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真是对人生的洗礼,从前觉得,改变别人很难,现在觉得改变自己最难…
低龄化的病人越来越多,很多孩子,肥胖、内分泌紊乱、黑棘皮、高血糖、高尿酸…
孩子坐在诊室的板凳上,周围围了一堆的家长,叽叽喳喳地和我说着孩子的不良习惯:熬夜,刷手机,喝饮料,吃垃圾食品…
我望向孩子,仿佛周围都是巨大的漩涡,他呆若木鸡地坐在中间,仿佛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无关…
我不由得佩服这种“定力”,是经历了多久多少的“唠叨”…
我问他:你想改变的愿望有多少…
他说:百分之五…
我着实愣了一下,风暴中心的主角,其实很是“享受”他的现状…
02
逐渐的,我放下了对“高级”,“健康”生活方式的口号标榜,回归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别人无法定义和评价…
即便是一个私生活混乱的人,反复来查HIV病毒,那也是他的生活…
我们只需要问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方式,我接受吗?我真的接受吗…
我不想制造分裂
因为分裂只会带来更大的叛逆…
理想自我和实际自我之间的距离越大,你就会越痛苦…
我和孩子说:我很理解你现在的状况,也没有什么对与错,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
不过,你可以做个实验玩一玩儿,让生活有点不一样…
他呆呆的眼神突然闪现了一道光,估计是觉得:嗯(三声),这个医生竟然没有“骂我”…
我说,百分之五的可能性,那我们就先从百分之五开始…
一周之中,有一天时间“做实验”,晚上十点钟,给手机放假,躺在床上,听一听轻音乐,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心中美好的画面…
他好像还在等着什么,见我不回答,眉毛一耸:?说完了…
我说,对,就是这么简单…
回去吧,一个月以后再来…
03
一个月之后…
当我再次门诊见到他妈妈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期待什么“惊喜”,但是从他妈妈的“和颜悦色”中,我知道一定有什么不一样了…
她说,孩子确实变了,开始自己整理屋子,饮料也比以前喝的少了,熬夜频率也少了,能多少和家长互动了…
我默默地在心里给孩子竖起了大拇指…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我也不知道…
最初的想法,就是不要在自己身心制造战争、强烈的对抗。因为“理想之我”还是个婴孩儿,不妨一点一点喂养长大,当力量足够时,身心都会主动臣服,喜悦臣服…
看过一段话…
大多数痛苦都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我不希望自己这样,但确实我就是这样的”
“我希望像别人一样,但我又做不到那样”…
解决方案说来简单,就是“接纳”,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
就像打牌,先承认手里的牌就是这些,然后再谋划怎么打好…
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说一千道一万,现实中这个人再不行,他也是唯一的行动的指望…
一点一滴的进展都不易,百分之五的尝试,稍稍有些松动,简单轻松去坚持,收获也许还会更大一些…
从看清自己到欣赏自己,从欣赏自己到用好自己,从用好自己再到自我实现,每一段都是长期功课…
故事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