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注册

广场>传媒>Q民时报
主题:跟着总书记看中国|石椅村乡村振兴的样子更美了
舒适的温度和满眼的青绿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时常一房难求。

“我们一周基本上都是满房,节假日就更不用说了。”民宿“尔玛人家”的老板陈艳告诉记者,每当游客来住店时,她都会积极介绍村上的游玩项目,如篝火晚会、锅庄舞表演,还有村上新打造的“林海石源”、茶研综合体等项目。“游客觉得我们这儿很舒服,到处都是绿色,是个天然氧吧。”

陈艳所说的“林海石源”,其实是一片人工种植的柳杉林,林中大小不一的十几块岩石上有特殊的图案,有的像鱼骸骨,有的像扁长的叶片,还有大小不等的圈状图案,“专家告诉我们,这是海洋生物化石,珍贵得很。”

?
石椅村人工种植的柳杉林。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早在十几年前陈爱军就想开发这片柳杉林。他说,现在终于有机会引进合适的开发商,对石椅村、对这片林进行整体规划,包括科普馆、儿童游乐园区、民宿、露营区等配套设施。“当然也包括对树木的保护措施。修每一个台阶的时候,都要保证保护每棵树,保护好化石。”

陈爱军向记者介绍,石椅村明确规定,建设过程中不能乱砍滥伐,每一处都聘请专业运营团队对村上环境进行统一打造。“我们在打造‘林海石源’和茶研综合体的时候,动的每一棵树,用的每一块土地,都是经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批的。审批同意过后,村上签字认可,才能动工。”陈爱军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开发的同时一定会注重生态的保护。

民族文化 既要“舞”起来,也要“活”起来

暮色时分,星辰渐明。风过,拨开山腰间的云雾,一座座羌式小楼露出“真容”。火红的灯笼、绚烂的篝火、嘹亮的歌声……星光下的石椅村热闹不减半分。

“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气息,体验了极富魅力的羌族舞蹈。”暑期,由成都几所高校学生组成的调研组到石椅村参与社会实践。夜幕降临,大学生们与村民们一起跳锅庄舞,感受羌族风情。

?
高校学生与村民们一起跳锅庄。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我们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羌文化浓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陈爱军说,石椅村组建文化志愿服务大队,以羌年非遗传承人母广元为核心志愿者,传习羌族优秀文化,给村民讲羌族优秀家规家训,教村民学习羌歌羌舞,传承羌绣技艺。“村里保有传统羌寨碉楼、祭祀台等,沿袭传统生活方式,羌文化浓郁。”

石椅村还成立了旅游文化公司,以转山、餐饮、住宿、文化展演、销售羌族服饰和土特产为主要经营项目。但光有这些羌族文化元素,还远远不够。为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涵,石椅羌寨常态化推出了迎寨仪式、舞龙巡寨、羌族祭山会、羌山恋歌会、羌族沙朗、非遗展演、坝坝宴等文化体验互动活动。“羌寨有‘羌’调,才能吸引远近游客;让非遗元素活态传承,也才能让乡村旅游更有韵味。”陈爱军说。

据了解,作为一个集观光、体验、康养为一体,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典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石椅村年接待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一年达到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石椅村半个小时就耍完了,只有几家人而已。”陈爱军将这件事告诉了石椅村的干部们,与大家一起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羌寨,传承羌族文化,讲好羌族人的故事。

“大家探讨一下需要改进的地方。”夜晚,围着篝火,陈爱军和乡亲们开启夜话,“我觉得村里还是缺文化氛围,要把民族文化的美展示出来。”陈爱军认为,不论寨子里有没有游客来,都要将篝火点燃,不论会不会跳民族舞,都要将羌族服饰穿起来,这样可以形成浓厚的羌族氛围。

“让每个创业者讲他们的故事。”“讲每个山庄名字的故事。”“每家每户的主人家可以自己讲,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导游问题,还可以让游客感受到真实性,锻炼大家的社交能力。”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在场的每个人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决心继续让传统禹羌文化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中“活起来”,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建设美丽家园的实际行动。

“我想争口气,发展好我们村,努力推进乡村振兴。”据陈爱军介绍,今年上半年,石椅村苔子茶和高山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人均收入达15625元,同比增长10.4%,接待游客数1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96.5%、102.3%。

锻长板,补短板。如今,石椅村的旅游路再次拓宽,新能源充电桩投入使用,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造提升。凭借浓郁的羌族民俗风情、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旅体验,石椅村绘出一幅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向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责编:陈羽、邓志慧)
返回分页查看
[楼主]:.【墨家】江燕村夫 2023-08-28 23:10:13
[操作]: 赞(0) 踩(0)  @好友
[鲜花]:玫瑰(645) 查看收花记录
[送花]:1朵 5朵 10朵 99朵 龙王
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UBB
回帖列表:
回复该贴(1-120字): 通知楼主
发布新帖.返回贴子列表
[贴子管理]
收藏.复制.推荐.管理
广场>传媒>Q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