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注册

广场>传媒>Q民时报
主题:如何在时代语境中推进文化的实践转化
式。

臧峰宇:我们在时代语境中探讨文化的实践转化,要秉持历史思维方式,也要思考文化认同问题。经过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观念的纽带,因为它彰显了民族精神,体现了炎黄子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文化取向和主流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生成了文化的再生机制,促进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这确实又回到文化的时代化问题,必须通过走向文明的实践成为现实,因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实践命题。

陈先达:这么看问题是对的。文化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积淀,文化是一个民族成员自我认同的标志,这种认同就体现了文化的纽带作用。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共同的语言中蕴含着共同的社会心理、共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包括情感因素、心理因素、认知因素等。民族的凝聚力,正是因为文化认同而产生了民族归属感,这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粘合剂。中华民族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在抗疫过程中得到生动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返回分页查看
[楼主]:.【墨家】江燕村夫 2023-08-28 23:09:05
[操作]: 赞(0) 踩(0)  @好友
[鲜花]:玫瑰(645) 查看收花记录
[送花]:1朵 5朵 10朵 99朵 龙王
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UBB
回帖列表:
回复该贴(1-120字): 通知楼主
发布新帖.返回贴子列表
[贴子管理]
收藏.复制.推荐.管理
广场>传媒>Q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