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尚未登录/注册

广场>传媒>Q民时报
主题:新华全媒+|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内容]:全文(共3页)
“无论专攻医学的哪一个方向,我们都要将患者安危、国家医学进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为自己的责任。”

?

2023年7月6日,黄晓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采集供者的骨髓干细胞。新华社记者张玉薇 摄

臻“一技”而济天下,只为给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更精细的服务。

从医70余载,儿科医学大家张金哲用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数以万计的儿童。

“张氏钳”“张氏膜”“张氏瓣”……器械短缺的年代,张金哲亲手创造、改良了50多种小儿疾病诊疗用具和术式,有的还为国际同行所称道并使用。

每次接诊时都起身相迎,看完病后起身送患者离开,从口袋里“变”出玩具安抚哭闹的患儿——这一切于张金哲,都是为了“天下儿无痛、母不悲”。

推出“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等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广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全国组建1.5万个医联体,八成以上县级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在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民生健康实事落地,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 健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接诊病人12万人次,出诊1万余次……从医40多年来,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乡村医生刘永生心里装着一本厚厚的“健康账册”。

曾亲自尝试中草药不下百味,为学针灸拿自己练手……在刘永生看来,“让乡亲们不为看病发愁,值!”

“健康中国”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以革命老区、边远地区等为重点,积极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带教查房等工作,探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帮扶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在基层更有“医”靠。

?

这是2023年3月14日在阿尔及利亚赛伊达拍摄的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工作地赛伊达省医院旧址。新华社记者吴天雨 摄

从祖国的西南边陲到东北农村,从邻近的东南亚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中国医者的济世情怀始终不变。

阿尔及利亚小城赛伊达,气候干旱,沙尘暴时常来袭。1965年湖北医生薛进参加援阿医疗队来到赛伊达时,这里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援阿3年间,薛进和同事们成功实施了上千台手术,收获了当地患者的信任和感激。

累计诊治患者超过2.9亿人次,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次……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前赴后继,用中国经验帮助非洲等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今年2月9日,在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医务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担负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记者田晓航、李恒)

?发送
全部评论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35
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师节快乐!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1
感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0
作为医学生,此生无悔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7
这个职业让人尊敬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6
白衣执甲,为爱前行
?
新华社客户端
下页.上页.余下全文
(第2/3页/3187字/595阅)
[楼主]:.【墨家】江燕村夫 2023-08-19 12:41:24
[操作]: 赞(0) 踩(0)  @好友
[鲜花]:玫瑰(645) 查看收花记录
[送花]:1朵 5朵 10朵 99朵 龙王
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UBB
回帖列表:
回复该贴(1-120字): 通知楼主
发布新帖.返回贴子列表
[贴子管理]
收藏.复制.推荐.管理
广场>传媒>Q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