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今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除此之外,国家层面出台的与《意见》配套的政策还不多。不过,各省、市、地方纷纷根据《意见》制定了执行方案,在体育特长生招生、一条龙升学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在赛事融合方面,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推出闯出了一条新路,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教育部门抓普及、体育部门抓训练和提高,形成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良好体系。
?
8月5日,中国队球员刘禹彤(左二)在比赛中投篮。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表示,前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国内大学生运动员训练、参赛受到了一些影响。尽管如此,在成都大运会上,还是能够看到高校通过体教融合的方式自主培养的学生运动员越来越多,在部分项目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过,总体而言,高校自主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队还不成规模、不成体系。像男篮这样的队伍虽然主要由在校大学生组成,但在实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指导意见》指出,要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为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和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钟秉枢认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该考虑建设大学生运动员的荣誉体系和奖励机制,比如可以像有些国家那样以体育奖学金的形式奖励取得佳绩的大学生运动员,进一步激励他们为国争光。钟秉枢表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新政所倡导的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文化成绩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客观实际,在运动技术考试上给高校留有一定的自主权。
向勇认为,无论是以前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还是现在通过运动训练专业招生,都是在体教融合发展实践中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四川大学也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经验,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既要把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搞上去,也要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
?发送
全部评论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31
体教融合助推体育强国建设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7
体教融合, 全面育人。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6
高校逐渐成为我国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摇篮。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6
深化体教融合理念,规范体育特色发展。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25
在校园里孕育更多优秀运动人才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11
这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大学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
新华社客户端网友
9
体教融合培养全面人才
新华社客户端提供的所有原创内容与设计均受相关法律保护,为新华社客户端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社客户端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