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久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施“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时代潮涌推动之江大地的巨变,涟漪泛进了小小的村庄。
那是2003年夏天的一个早上。
狭小的村委会会议室,里一圈外一圈挤着20多个人,村民代表会议正在召开。大家的脸色半明半暗,有人愤慨,有人疲惫,有人惆怅。
议题大家心知肚明:关于一个水泥厂和三座矿山的去留。这件事不知道被拿出来讨论了多少遍,却总是没个定论。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跳动着发展经济的欢快音符,中国进入创富好时节。穷到做梦都梦见“地上泥变成米”的余村人,发现家门口的山石是天然建材。石头烧成灰,能做砖头、水泥。
?
矿山开采时期的余村旧貌(资料图)
一时间,靠着石头,村民富了,余村也从“贫困村”变成“富裕村”。村民终于喝上了自来水、接上了电话线,还竖起了全县第一口卫星电视“大铁锅”。
但是青山秃了,绿水黑了,漫天开出的都是黑白渐层的“烟雾玫瑰”,成片的竹林浸染的是枯草的黄,路上的人从身上到脸上都灰扑扑的……
谁不知道绿色好!但厂子要是关了,老百姓怎么办?一年几百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岂不“啪”一下没了?蒸蒸日上的生活还能维系吗?
“整个浙江都在讲生态、讲绿色,我们村哪里沾得上边?”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脸型瘦削,一副书生面相,但语气坚决。
他站起身,攥紧的拳头抵在桌上,犀利的目光扫过全场,“今天必须把问题解决!”
推动余村改变的不仅是时代的浪潮,还有那无法回避的切肤之痛。
“富裕村”余村的另一个别名,叫“残疾村”。每天,矿上大大小小炸几百炮。山下老人是无法安享晚年的。他们的心,半颗牵着矿上上班的儿女,半颗挂着好动想跑出去玩耍的孙儿。炸飞的石头,从来不长眼。压断了腿的,撞断了手的,还有被炸山炸死的、被石头压死的……噩耗隔三差五传来。
比石头更难躲的是石灰。它溜进鼻腔和咽喉,滑过气管,直抵肺部。人们刚开始不觉,后来会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诊断书上三个字:尘肺病。医生解释:石灰一层层黏在气管和肺里,遇到水汽,就凝固成了水泥,肺里灌了水泥可不得把人憋死?人们大惊失色,大把的钱撒进医院。
“要钱还是要命?”村委会主任胡加仁接过话,抬起胳膊,蜈蚣一样的疤痕格外扎眼。这是被炸飞的矿石划伤的。
?
矿山开采时期的余村旧貌(资料图)
心一横、脚一跺,大家终于决定:当年关停水泥厂;2005年,矿山承包一到期就关停。
厂关停了,然后呢?学着隔壁村搞搞小饭馆?仗着竹林搞竹制品工厂?还是出去打工?
会议在一个个“问号”中散场。
不过,村干部还是得挨家挨户传达决定,动员村民另谋生路,告诉他们方法总比困难多,告诉他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那些日子,村干部得到了不少支持和肯定。但是,不理解、不支持的村民也不在少数,有村民还拿着碗筷在村委会办公楼前敲得“咣当咣当”响……当然,更多时候,他们面对的是一双双眼睛,闪烁着无助、迷茫、期待……
一个最直观的数据:2004年,村集体收入从300万元直线下滑至20万元。
好几次,胡加仁都会去村里那棵百年老银杏树下,看着枝丫上新发的嫩芽,默默地发问:你说我们的路到底怎么走啊?
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的。人类在历史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常会站上十字路口。
银杏树不会作答。
勇敢的探路人,需要一束能击破迷雾的光。
(二)一席话,顿使天地宽
又是一个夏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