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韩婷澎
2023年08月06日09:44 来源:人民网
眼下的三江平原,沃野平畴,满眼新绿。
见到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种植户张景会时,他正前往自家地里察看水稻长势。今年张景会在自己承包的352亩水稻田里应用了高效施肥技术,水稻长势比去年还要好。“我现在是七星分公司的科技示范户了,得积极学习种植新技术,还得带动更多种植户用好新技术,这心里头是一刻也不敢松劲。”
成长于黑土地的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多年来,北大荒努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探路农业现代化,2022年,北大荒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达451.3亿斤,把千万亩良田这装满“中国粮食”的“中国饭碗”稳稳端牢。
藏粮于“技”粮食产量节节高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每每想起与总书记见面的场景,已经在北大荒种地28年的张景会深有感触。“有了总书记的鼓舞,这些年种地越来越有信心,农场里有了啥新品种、新技术,我都愿意在自家田里做试验。”因为敢闯敢试,张景会现在已经成了“全国种粮大户”。
?
张景会在试验田里察看水稻长势。人民网记者 韩婷澎摄
从2019年开始,张景会特意拨出100亩稻田,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三江平原稻区化肥农药智能机械化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对比测试,实现减肥、减药18%,经测产对照,较常规水田增产15%以上。
张景会说,自家水稻高产有一个“小诀窍”——选择优质稻米品种。2019年至2022年,张景会连续四年种植优质水稻品种面积占全田70%,每亩增加效益达到30元以上。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几年来,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9.6%。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建三江农业科技园区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对我们在基层的科研人员的肯定与鼓励。”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负责人张少波说,几年来,园区重点在良种引进、良法配套、良田保护方面进行试验研究,高标准完成各项科研试验示范项目280余项,推动寒地水稻平均亩产由620公斤提高到638公斤。
?
张少波正在进行土壤有效磷检测。人民网记者 韩婷澎摄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我们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张少波说,当前,科技园区引进优质作物品种(品系)300余个,通过对品种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进行综合研究,为当地农户品种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张少波与同事们建立了优质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目前筛选出龙粳31、龙粳46、龙垦2021、绥粳18等多个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510万亩,为农户增加经济效益2.8亿元。
数字化生产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
当前,正是粮食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在北大荒的广袤田间,随处可见智能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田植保作业。技术人员通过无人机巡田配合有源成像技术生成草情分布图,同时配合植保技术生成变量施药处方图,让无人机按图作业,达到精准植保、减药节本的效果。
?
智能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田植保作业。人民网记者 苏靖刚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