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生物科技技术行业距离世界领先还有很大距离,但部分产业已实现了霸主地位。
比如,抗原检测。
过去几年,国内抗原检测行业,每年赚回上百亿外汇同时,将数十几亿支新冠检测神器,源源不断的输入西方。
小小的抗原检测,创造了巨额的财富。眼下,虽然海外需求有所减弱,但抗原检测市场或许依然可观。原因在于,在核酸退场之后,国内的抗原检测市场将会逐渐释放。
在过去一周,抗原已成为抢手货。个人消费者需求增加、政府订单颇多,抗原试剂厂家订单激增,产能打满。
那么,国内抗原检测的潜在需求,将会催生新的风口吗?
/ 01 /核酸退场,抗原登场
对于抗原检测来说,最大的对手是核酸检测。因为,无论抗原检测有多少优点,它都无法替代核酸检测。原因有两点:
其一,抗原检测的检出能力,要显著低于核酸检测。当感染者处于感染窗口期和后期时,病毒抗原含量较低,抗原检测就有可能测不出病毒,而核酸检测则不受此影响。
其二,居家抗原检测采样不确定性更大。对于一款检测产品来说,样本的收集非常重要,事关检测的结果。目前,抗原检测主要是鼻拭子,过程极度不适。这可能会导致样本受到较大影响。
也正因此,在我国核酸检测能力充足的情况下,抗原检测一直不温不火。
实际上,早在2022年3月11日,我国就下发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文件。基于此,市场猜测,我国将进入“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检测模式。
事与愿违,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成了抗原检测爆发的“拦路虎”。如今,形势却发生了扭转。
当前,根据各省市发布的最新防疫策略,核酸检测退居幕后,成为“愿检自检”的手段;而方便居家自测的抗原检测站在了C位。
比如,日前北京就上线了抗原自测 上传平台“京抗原 ”,完成自测抗原后,市民可在“京抗原”小程序上自行上传抗原检测结果。
不仅是北京,包括广州、浙江等多个省市均出台了鼓励抗原自测的相关政策。很显然,抗原检测的地位日渐高涨,正如海外一样。
/ 02 /浮出水面的百亿市场
若成为常态化检测手段,抗原市场天花板不低。这一点,海外市场能够充分证明。
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出口货值,超700亿元。2022年,奥秘克戎肆虐之下,海外有关抗原的需求更是进一步增长。
如下图所示,在2022年的1、2、3月份,我国抗原月出口额均超140亿元。
那么,国内抗原检测市场,会重复海外发展轨迹吗?单纯从潜在使用人次数量来看,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抗原检测需求分为两大场景。
第一,是有症状的感染者。因为新冠病毒并不会感染所有人,而即便是感染者也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因此有症状的感染者人数比例不会太高。
那么,该群体规模具体有多少呢?
我们不妨参考海外市场。根据国联证券研报,在不计算中国数据的情况下,全球平均感染率为9.5%,其中40%为有症状感染者(基于Nature数据及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团队模型)。
根据现有规则,有症状的患者最多需测3次抗原。算下来,国内有症状感染者,对应的检测需求为1.6亿人次。
第二,是观察人员。观察人员主要是接触感染者的群体,包括密接、次密接等。这部分群体有多少呢?根据病毒的传染性而定。
比如,奥秘克戎BA.5毒株传播系数达到8,以平均感染率9.5%计算,国内该部分群体为14 亿*9.5%*8=10.64亿人次。根据每人3次检测,对应31.9亿人次。
根据两大人群测算,抗原检测总需求人次至少超过30亿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