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杀机器人则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求,陈泰山表示公司的设备取得了CMA(计量认证)许可便可上市,而郑飞所在公司具有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
一些地方的卫健部门也会公布具备资质的消杀服务企业名单。武汉市疾控中心网站的公示内容显示,依据《武汉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章程》和《武汉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行业管理规定(试行)》,武汉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对本会会员单位开展评估、认可,通过资料审查及服务现场考核,评定甲、乙、丙三个等级。
但是韩海东也提到,卫健部门只是推荐,没有强制规定必须采购目录中的公司服务,因此还是看“甲方需求”提供服务。
4
后疫情时代,开拓更多领域
防控疫情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过度消杀的问题,各地对消杀的监管也趋严。
2022年5月13日,上海市北蔡镇本想在下雨天,通过雨水稀释进行比较全面彻底的消毒,对下水管道及路面投放消毒片后,由于当天雨量不大,部分消毒片未溶解而残留在小区路面,气味持续扩散影响到小区居民。后北蔡镇发布声明致歉:将残留消毒片清除完毕,并对消杀队伍进行了批评教育。
在下水道过量投放消毒剂的问题早已被提出,上海市爱卫办副主任王彤在4月23日的上海市疫情发布会上曾表示,这种做法会腐蚀管道,也污染环境。只要居民楼邻居之间下水道的气流是不相通的,通过下水道传输病毒的可能性极低。
“武汉疫情解封以后,湖北省疾控中心对消杀企业开展了许多消杀相关的培训,要求持证上岗,之后卫健委对这方面的资质审核比较严。”朱登义表示,武汉疫情平稳之后,临时从事消杀的企业多数恢复了自己之前的业务范围,不再做消杀服务。而能够继续从事消杀业务的,都是一些符合政府相关要求的企业。
不过,一直以来,国内并没有形成大型的消杀厂商,中研网产业研究院在研报中提到,全国消毒药品、药械和卫生用品企业的年销售额过亿元、利润上千万元的企业有25家左右,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小。
在洪燕南看来,后疫情时代,大家的防化意识增强了,会有长期的消毒需求存在,但相比于疫情期间会大幅度下降,紫外线消毒板块也会进入比较理性的发展阶段,消毒厂家需要根据自己的综合优势获得市场。他发现,不少企业在赶疫情热点,但没有足够的沉淀积累,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大庆市美科星建筑工程公司是大庆市卫健委公布的具有消杀服务资格的公司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明昌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在疫情严重的月份里,订单爆单,自己和员工根本没有时间睡觉。但是现在已经“基本上就没多少了”。目前,他们只负责常规的消杀工作,每周对当地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两次消杀,也承接了一些库房和密接转移车辆的消杀,与之前的业务量已经没法比。
洪燕南提到,公司也将会研发更多产品,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例如感控消杀、医疗领域,开发更多适用于养殖业和现代设施农业的消杀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