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提供人工消杀的服务企业不同,消杀机器人企业仅是提供机器人这款产品,用途、如何使用都由购买机器人的甲方来决定,在中智卫安的客户里,不乏大型医院,他们会自行配制消毒剂。如果有的客户对消毒剂不了解,公司则寻找资质齐全的消毒剂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推荐给客户。
2
消杀方式:喷雾式、紫外线等
消毒方式有许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喷雾式消毒最常见。
韩海东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消毒剂主要是以含氯成分的二氧化氯、84和季铵盐。消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喷洒,类似农田喷药的喷雾机,喷洒大颗粒水滴;另一种采用电动气溶胶发酵机,消毒剂可以在空气中悬浮。
具体使用哪一种消杀方式,则是“市场行为”。韩海东说,公司会根据甲方的报价,考虑成本选择对应的服务。他们推荐二者结合,对于地表面,使用含氯消毒水喷淋;对于空中,则使用气溶胶发酵机。
消毒剂的配比则依据官方规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1年8月发布的《公共场所消毒操作技术要求》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粪便和污水等14种场景规定了具体的消杀方法。
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精准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增加了“公众预防性消毒指引”,“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细则”修改了入户消杀的部分,要求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消毒前,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后,再实施消毒。
另一种常见的消杀方式是紫外线等光学消杀。
郑飞介绍,在博物馆消毒,喷雾会对展品造成影响,而光触媒空气消毒机器人则可避免。通过光激发羟基自由基实现消毒,价格比消毒喷雾机器人稍贵一些,并且需要后续购买原厂配件。
广明源深耕紫外线杀菌产品已经二十多年,杀菌设备应用于家居、校园、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机场、隔离酒店、运动场所等场所。
3
消毒服务能力,由第三方评估
2009年,原卫生部印发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对消毒产品进行规定,包括消毒剂(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消毒器械(包含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及灭菌包装物),以及卫生用品(一次性卫生用品、抗抑菌制剂等)。
各地卫健委负责本辖区消毒产品的审批、备案以及监督抽检工作。根据原卫生部印发的规定,从事消毒产品生产、分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要求申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而提供消杀服务的公司,根据原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消毒服务。
至于不同场景和类别的消毒服务能力,则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做出认定颁发相应证书。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就制定了《消毒服务能力评定》团体标准,如想取得消毒专业能力认证,需要企业操作人员不少于10人,并取得消毒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至少50%从事消毒及相关领域工作。
韩海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武汉疫情之后,当地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就对相关企业进行了集中培训,包含理论培训与实操培训。培训之后进行考核,再取得相关资质。资质等级决定了不同的业务需求。
广明源产品经理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他们的紫外线消杀产品推向市场前有两个步骤,首先产品需要送到第三方做杀菌认证,包含广州中科杀菌认证和广州疾控中心杀菌认证,取得认证报告,其次,要做产品备案。杀菌认证和备案分别用时两周,共需要一个月时间。
消杀机器人则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求,陈泰山表示公司的设备取得了CMA(计量认证)许可便可上市,而郑飞所在公司具有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
一些地方的卫健部门也会公布具备资质的消杀服务企业名单。武汉市疾控中心网站的公示内容显示,依据《武汉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章程》和《武汉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行业管理规定(试行)》,武汉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对本会会员单位开展评估、认可,通过资料审查及服务现场考核,评定甲、乙、丙三个等级。
但是韩海东也提到,卫健部门只是推荐,没有强制规定必须采购目录中的公司服务,因此还是看“甲方需求”提供服务。
4
后疫情时代,开拓更多领域
防控疫情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过度消杀的问题,各地对消杀的监管也趋严。
2022年5月13日,上海市北蔡镇本想在下雨天,通过雨水稀释进行比较全面彻底的消毒,对下水管道及路面投放消毒片后,由于当天雨量不大,部分消毒片未溶解而残留在小区路面,气味持续扩散影响到小区居民。后北蔡镇发布声明致歉:将残留消毒片清除完毕,并对消杀队伍进行了批评教育。
在下水道过量投放消毒剂的问题早已被提出,上海市爱卫办副主任王彤在4月23日的上海市疫情发布会上曾表示,这种做法会腐蚀管道,也污染环境。只要居民楼邻居之间下水道的气流是不相通的,通过下水道传输病毒的可能性极低。
“武汉疫情解封以后,湖北省疾控中心对消杀企业开展了许多消杀相关的培训,要求持证上岗,之后卫健委对这方面的资质审核比较严。”朱登义表示,武汉疫情平稳之后,临时从事消杀的企业多数恢复了自己之前的业务范围,不再做消杀服务。而能够继续从事消杀业务的,都是一些符合政府相关要求的企业。
不过,一直以来,国内并没有形成大型的消杀厂商,中研网产业研究院在研报中提到,全国消毒药品、药械和卫生用品企业的年销售额过亿元、利润上千万元的企业有25家左右,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小。
在洪燕南看来,后疫情时代,大家的防化意识增强了,会有长期的消毒需求存在,但相比于疫情期间会大幅度下降,紫外线消毒板块也会进入比较理性的发展阶段,消毒厂家需要根据自己的综合优势获得市场。他发现,不少企业在赶疫情热点,但没有足够的沉淀积累,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大庆市美科星建筑工程公司是大庆市卫健委公布的具有消杀服务资格的公司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明昌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在疫情严重的月份里,订单爆单,自己和员工根本没有时间睡觉。但是现在已经“基本上就没多少了”。目前,他们只负责常规的消杀工作,每周对当地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两次消杀,也承接了一些库房和密接转移车辆的消杀,与之前的业务量已经没法比。
洪燕南提到,公司也将会研发更多产品,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例如感控消杀、医疗领域,开发更多适用于养殖业和现代设施农业的消杀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