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似乎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打工族、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
但其实,从60年前开始,近视就逐渐“传染”了很多人。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近视患病率为10%~20%;如今,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是53.6%[1]。
1971年,美国的近视率为25%[2];2000年,这个数字成了41.6%;高度近视的患病率约为4%[3]。
东亚和东南亚发达国家,12岁以下学龄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经达到80%~90%[4,5];约20%的高中毕业生患有高度近视
研究预测,到2050年,近视将会影响全球50%的人。
那时,每2个人中就有1个是近视眼[5]。
近视不仅影响视力和外观,还增加了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而戴眼镜并不会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6]。近视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7]。
为什么这些年近视的攻势如此凶猛?
户外活动被忽视了
说白了,近视就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大多数近视是轴性近视,简单说是眼睛眼轴变长导致的近视[8]。
图片
近视,是指在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进入眼睛聚焦在视网膜前面
近视是遗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装上了子弹,环境扣动扳机。”
父母都是近视的人,子女近视的风险更高。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父母生下的孩子眼轴更长,所以更有可能变成近视[7]。
但是,近60年来近视人数的猛涨却很难单用基因解释(基因不可能在几十年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环境因素“功不可没”,其中用眼习惯的改变最大。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近视发病率越低。
与户外活动频繁的孩子相比,户外活动时间短的孩子近视几率高2~3倍[9]。
每周增加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近视几率降低2%[10]。
在1-3年的时间里,每天在户外额外活动1-2小时可观察到近视率降低25%~50%,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有效[6]。
与户外活动此消彼长的是在室内/屏幕前的时间。研究发现孩子在室内/屏幕前的时间越长,近视的发病率越高。
2020年6月,教育部对9个省份14532名学生(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调研发现,半年他们的近视率增加了11.7%[10]。学生看屏幕的时间越多,近视的检出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