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问:“人为什么会不开心?”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诚然,太阳底下无新事儿。
总是苦大仇深的人,往往是因为智慧不太够,认知不到位。
而真正的聪明人,不管身处何境,都能活得洒脱而自在。
《今日简史》中有这么一句话:
“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就在于自己的心智。”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20多岁的时候,有过很多烦恼,觉得整个世界都莫名其妙,想不通为什么痛苦总是充斥着自己的生活。
他曾经抱怨,也尝试过利用各种学术工具去探索、去解构,但却始终不得其解。
直到他第一次参加禅修时,忽然发现,这么多年,自己生过一万次气,却从未想过要观察自己生气时的感受。
每次不开心,关注点都集中在了愤怒对象身上,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为什么会生气,也从未观察过愤怒的真实感觉。
于是,他开始观察自己的内心,转换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
他尝试把曾经的不开心,转变为求索的动力,先后写出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部部丰厚,部部精彩。
赫拉利说自己是通过冥想找到了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奥秘。
而他这种方法,却和心理学上的理性情绪疗法不谋而合。
这种治疗情绪的方法,被称为情绪ABC理论。
A即activation events,是指一个人所遇到的事儿;
B即believes,是指一个人的观念、认知、信念;
C即consequences,是指遇事儿所产生的结果、情绪。
当C出现了问题,人们觉得不开心时,常常是觉得A过于棘手。
但心理学家埃利斯却在研究后发现,B其实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决定情绪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事情的认知。
一个人如果总是不开心,归根到底,是因为智慧不够。
想要保持快乐,或许你需要进行一次思维升级。
你是否想过,什么样的人会没有烦恼?
是百万富翁,还是王子公主?
我想,这世上大概没有极乐世界,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快乐。
不管你是谁,处在什么位置,都会遇到各种挑战,也会遇到各种难题。
人生在世,谁也不比谁容易。
当你没有成功时,你会因为追寻路上的艰难而痛苦。
当你实现自我时,又会因为无所事事而百无聊赖。
用叔本华的话来说: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但是,如果总是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你终将失去发现星星的眼睛;
如果总是因为一时得失而神伤,那你可能无法领略来日方长的魅力。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痛苦,始终保持开心,或者说是平静的状态?
年纪越大越发现,保持快乐,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行。
这里说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你看,个人的失败,换个角度,就是集体的成功;
一时的不愉,长久来看,或许只是上天的考验。
这里说的修行,就是要学会与痛苦并存。
把生命中的磨难,当成人生的插曲;把生命中的挫折,当成画卷中的泼墨。
然后,学会与不公、不悦和平共处。
其实,无论生活有多苦,只要你不喊疼,你就是个艺术家。
当你意识到,保持快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行时,已经是走向快乐的第一步。
此时的你,会不会想,如何才能提升自己保持快乐的能力?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修行?
其实,修行并不是要求你回归山林,也不是要求你素食简餐,而是让你学会与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发现,人生真正的修行